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AI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大单元教学实践,5月13日,泉州市初中物理学科AI赋能暨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泉州市明新华侨中学成功举办。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学科教研员、初中物理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学科教研员林一敏老师主持活动。
智慧课堂,跨界融合
泉州市明新华侨中学黄思敏老师带来题为《探索“奋斗者”号的秘密——浮力与压强大单元复习教学》的观摩课,以我国深海探测器“奋斗者”号为情境主线,融合压强、浮力等知识,运用情境、问题驱动法,结合实验与AI工具,解析科技原理。课程强化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借深海探测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物理教学与科技前沿的深度联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泉州市第七中学江芯乐老师开设观摩课:《AI赋能的宋代古桥修复计划——力学与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以泉州顺济古桥的修复为项目主线,巧妙融合力学原理、AI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课堂上,学生化身“工程师”,通过流体实验检验古人“船形桥墩”的科学性,学会利用浮力知识还原南宋“浮运架梁法”,最终利用AI辅助完善修复方案,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精神传承技艺,用敬畏之心保护文脉。
研讨碰撞,共促成长
课后,与会老师围绕“AI技术如何助力物理素养落地”,“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逻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老师们一致认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打破传统课时限制,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推动学科知识与跨学科实践的有机融合。
此次公开课不仅展现了创新教学模式,更激发了教师对“科技赋能教学”的深层思考,为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技术与教学的创新结合,助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期待下次相聚,共探教育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