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下午,鲤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泉州市明新华侨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两节公开课为载体,聚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呈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本次活动由鲤城区进修学校中学信息科技学校教研员黄坤敏老师主持,区属各中学及我校全体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参与观摩研讨。
课堂展示:
分层教学赋能核心素养落地
曾硕萍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堂富有创意的主题为《制作网页展活动》的公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技术实践与AI融合的探究课堂,该节课围绕“校园科技节”主题,曾老师设计分层任务驱动教学:基础层中通过编写HTML代码制作简易网页,学生掌握网页制作基本流程与常用标签语法,强化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层中则引入AI技术生成《哪吒2之魔童闹海》电影宣传页代码,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分析并修正AI代码中的错误,体验技术便利性与局限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课堂创新融合“知识竞赛PK”和“AI工具对比实践”等环节,以电影热点激发兴趣,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提升,实现从基础编码到人工智能应用的分层探究,深化信息意识与数字化创新能力培养。
第二节王振明老师通过主题为《在线交流新气象》的公开课,实现数字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渗透,该节课以“互联网社交行为分析”为主线,王老师采用案例分析与小组协作模式,一是认知建构:通过填写“交流类型-网络服务”对照表,学生归纳在线交流“跨时空、多样化”等新特点,理解数字技术对社会关系的重塑。二是思辨深化:围绕“数字形象维护”“信息茧房”等议题展开辩论,结合虚拟人物、回音室效应等案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技术双刃剑效应,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课堂分层设计讨论深度,兼顾不同认知水平学生,凸显信息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素养目标。
本次研训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与研讨,验证了分层教学模式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的有效性,一是差异化教学路径:通过任务分层、资源分层、评价分层,实现“低门槛、高拓展”的课堂结构,助力全体学生素养提升。二是核心素养多维渗透:从技术实践到社会议题,从工具应用到伦理思辨,体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一体化培养。三是研训一体化推进:为鲤城区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提供了“理论—设计—实践”的完整范例,推动课题研究成果向常态化教学转化。鲤城区进修学校中学信息科技学校教研员黄坤敏老师表示,本次活动为探索新课标背景下Ai技术如何赋能信息科技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持续深化分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助力鲤城区信息科技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